欢迎访问南京市八卦洲中心小学!
  • 文章标题
  • 文章摘要
  • 文章内容
  • 全文搜索

【善上洲小】“音”你而来,共研成长——八卦洲中心校音乐组校本教研活动

浏览数量:17     作者: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5-05-13      来源:本站

【善上洲小】“音”你而来,共研成长

——八卦洲中心校音乐组校本教研活动

教无涯,研无止,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,促进教师不断进步与成长,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,2025年5月8日上午,音乐组开展了组内校本教研活动,学校多位领导参与了此次活动。

第一节是由八卦洲中心校周研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歌曲《小鼓响咚咚》。课堂以鼓开场,周老师敲击鼓面演示轻重节奏,孩子们模仿鼓的“咚咚”声,瞬间投入到学习氛围中。学唱环节,通过律动、接龙唱等方式,学生快速掌握歌词旋律。拓展环节,周老师引导学生用沙锤、碰铃替换“小鼓”,即兴改编“沙锤沙沙响”等歌词,激发创造力。整节课为低龄学生埋下探索音乐与传统乐器的种子。

图片2.jpg

第二节是由中桥小学张璐璐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歌曲《夏夜》。张老师用歌曲《愉快的梦》做背景音乐,带领学生进行律动,感受三拍子的韵律,之后谈话导入引入课题。新授环节,张老师以“回声游戏”的形式学习二声部,由简单到复杂,层层递进,为后面二声部的呈现做好铺垫。学唱环节,采用富有趣味性的“音符萤火虫”形式学唱歌曲旋律,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休止符和相似乐句,在体验中感受萤火虫的形象,在实践中掌握休止符的作用和演唱技巧。整节课,自始至终,张老师都注重创设美的意境,抓住学生特点,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生动画面,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“夏夜”的情境,学生学习兴趣浓厚,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。

图片3.jpg

第三节是由八卦洲中心校张薇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歌曲《太阳出来了》。张老师通过图片呈现、介绍彝族太阳纹导入课题,让孩子们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。新授环节,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聆听歌曲,发现歌曲中介绍小动物的部分出现在念白部分,从念白到旋律再到歌词的演唱,慢慢融入音乐的情境中。拓展环节,张老师在孩子们欢快活泼的歌声中,加入了小乐器双响筒、手腕铃和沙锤,课堂瞬间变成唱奏结合的灵动音乐会。通过对比欣赏合唱版本《太阳出来了》,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,也引导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图片4.jpg

节是由八卦洲中心校汪燕超老师执教的年级歌曲《什么结籽高又高》。结籽声声响,对歌垄上行音乐课以田野盲盒游戏拉开序幕,学生们通过触摸高粱、玉米等农作物,通过触觉猜测作物名称,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。课堂中,汪老师巧妙运用广西民歌《什么结籽高又高》的学唱,引导学生掌握对歌的问答形式,在田野歌词工坊环节中,各小组结合本地特色创编新歌词,什么结籽埋地下?”“花生结籽埋地下!,学生的即兴编创展现了出色的创造力。 这堂融合了多感官体验、科学教育与音乐创编的沉浸式课程,让传统民歌焕发新生,也激发了孩子们“田野学习,田野探究”的兴趣。

图片5.jpg

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,推动了音乐教学向“趣味化、专业化”迈进的步伐。未来,音乐组将继续深耕课堂,以多元活动为载体,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。


图文:张薇

二审:周刚 终审:杨明波



版权所有: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     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巽离村1-1号
网站维护:学校信息中心    苏ICP备11071441号   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8号